6月22日,內蒙古自治區科技教育和創新服務中心聯合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館、呼和浩特市科學技術協會共同走進呼和浩特市石東路小學,開展“科創筑夢”助力“雙減”科技活動進校園行動。自治區科創中心主任杜建峰、副主任李志剛、自治區科技館展教部副部長毛彥芳、呼市科協青少部部長安澤華及石東路小學的校領導們共同出席了活動啟動儀式,2300余名師生參與活動。
“天氣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同學們對氣象災害預警信號了解多少?”隨著內蒙古自治區氣象局首席預報專家李一平教授的介紹,將在場的同學們帶進了氣象預警的世界中。李教授結合內蒙古自治區廣袤土地上的不同氣候現象向同學們介紹了氣象觀測、氣象災害種類、氣象災害等級劃分、人工影響天氣等科普知識和氣象學科學家們的感人事跡。精彩的報告贏得了師生們的陣陣熱烈掌聲。同學們非常珍惜科學家零距離接觸的機會,不僅認真記錄筆記還紛紛舉手提問,與李教授展開積極互動,表達自己學習科學家精神、為祖國做貢獻的決心。
科技課程“人體司令部”,帶領同學們解讀大腦構造,了解大腦對人類5感的控制,感受現實版的《頭腦特工隊》,盡展腦內的繽紛世界;科普課程“人工智能技術與應用”,為同學們介紹了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運用領域和發展趨勢;機器狗、VR眼鏡、錐體上滾、反轉鏡像等十余件以往只能在科技館看到的科普展品,這次也乘坐科普大篷車一并來到校園,讓同學們與科普實驗零距離接觸;“被國際氣象學界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的節氣歌中包含了哪些節氣?引發溫室效應的溫室氣體主要成分是什么?科學家精神具體有哪些方面?”主題科普問答將活動進一步推向高潮。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讓同學們全身心地沉浸于智能科技的世界里,享受科技帶來的快樂。
自治區科創中心主任杜建峰代表科創中心向石東路小學贈送了科普書籍及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活動資源包等優質科普資源,支持石東路小學積極組織開展科學報告、科普課程,鼓勵科技教師指導學生成立科技社團和興趣小組開展活動,不斷加強學生科技教育,培養學生科學興趣、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科創筑夢”助力“雙減”科普行動是內蒙古科協科技教育和創新服務中心2022年全新開展的品牌青少年科普活動。下一步,科創中心將組織指導全區8個活動試點城市和160家試點科普類企事業單位、中小學校和校外機構圍繞提升青少年科學素質,涵養科學精神,樹立科技報國遠大理想,營造崇尚科學社會氛圍,深入實施科教資源共建共享、科技活動進校園、科教陣地協同育人、科技專家志愿服務、科技教師科學素質提升五大科普行動,積極探索形成利用科普資源助推“雙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和機制,全面助力全區“雙減”工作做出新的更大貢獻。